
(人民公安报 讯)季东旭,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莲前派出所副所长、一级警长。入伍时,他是戍守海疆、保家卫国的公安边防战士;转隶后,他成为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人民警察。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贴心服务+耐心调解+热心群防”的“莲心”警务品牌,有力推动辖区刑事警情连续9年下降。他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福建省“优秀政法干警”、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当选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今年4月,季东旭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9月7日深夜,记者见到季东旭的时候,他正在厦门会展中心带队巡逻,为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做倒计时准备,确保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莲前派出所地处厦门岛东部,是全市主城区辖区面积最大、人员密集场所最多、安保任务最重的派出所。辖区的厦门会展中心是全市会展经济的主战场,年均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500余场。季东旭带领民警,将精细安保、智慧安保理念贯穿活动全程,在会展中心主场馆设立警务服务中心,依托警用无人机等技术装备,分区、分时、分层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会展安保“零差错”。
从故乡黑龙江的黑土地到祖国东南的经济特区,季东旭从公安边防战士到人民警察,始终做到红心向党、匠心履职、初心为民。
腿脚勤:把根扎进群众热腾腾的生活
记者:从边防战士到人民警察、从偏远海岛到经济特区,您的身份变了、地域跨度也很大,工作状态有什么改变吗?
季东旭:边防战士、人民警察,都是我从小就十分崇拜、向往的英雄形象。一个是枕戈待旦保家卫国,一个是走街串巷守护安宁。可以说这两者是同一个使命、同一种光荣。
正是因为这个梦想,我高中毕业就报考了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福建省漳州市的列屿边防派出所工作。从老家黑龙江跨越2000多公里到了福建的偏远海岛,在海岛那段时光真是热烈、鲜活,我除了巡逻执勤,就是和村民们打交道,无形中练就了处理“家长里短”的本领。2018年,公安边防部队转隶,我脱下军装、换上警服,走上社区民警的工作岗位,继续从事我热爱的群众工作。
无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身份,我的初心和梦想始终没有改变,只是换个地方继续为群众服务。穿上警服后,我先后在巡特警、派出所等4个基层岗位锻炼,不断丰富经历、增长才干。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锻炼,每一步都不白走,总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段经历激励我不断思考:怎样适应不同环境、满足不同需求,更好地服务群众?
记者:您长期从事社区警务工作,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殊荣,开始时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呢?
季东旭:我入伍的第一站是在列屿边防派出所。海岛比较偏远,也没有那么多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我的办法就是用脚走。每天跟着老所长走访,找村民唠嗑、帮他们干活,李大爷家的渔船脱锚了、老王家的渔网破了、老余家的屋顶被台风吹飞了……再小的事我都管,虽然累,却让我和群众走得很近,逐渐了解了村民的性格、喜好,我的闽南方言就是那时候跟村民聊天慢慢学会的,现在想起来还特别有成就感。那时我就深刻意识到:做群众工作,就像种地先松土,得把根扎进群众热腾腾的生活。
后来我来到“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厦门市公安局莲前派出所,这双“铁脚板”的习惯没有丢。我联合社区发动“莲心大走访”,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义务巡逻队员等,在辖区入户走访。这其实是个一举多得的事,一来先混个脸熟,进百家门、知百家事;二来通过常态走访整合社区力量,推动社区治理。下社区走访的时候,我还习惯带着急救药品、隔音垫还有民法典,就近就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我就这样逐渐走进了群众心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社区警务工作自然能够做得更精准、更到位。
记者:群众工作说起来简单,难的是日复一日地坚持,您的动力是什么?
季东旭: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会把你记在心里。记得我刚来莲前派出所时,走访发现一位老奶奶的孩子出差了,老奶奶生病在家无人照料。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带着饭菜去看她,还帮她收拾收拾屋子、陪她说说话。后来,老奶奶只要路过派出所,都会走进大厅问民警:“季所长最近忙不忙?”逢年过节,老奶奶就会拿些水果和年货放在派出所门口,放下就走。还有所里的锦旗,这些都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们莲前派出所院子里的莲花雕塑,它的灵感来源于我们派出所名字中的“莲”字,莲花雕塑是辖区群众自发为我们构思创作的,象征着“莲前警民心连心”,已经成为派出所的一个标志。它传递给我们的是鼓励和鞭策,每天来到所里,看到这雕塑,我总会想:我们能不能配得上群众的这般用心?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行!当然,它也时刻警醒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更要扎根泥土、服务百姓,不负群众的信任与托付。
有巧劲:胆大心细做实社区微治理
记者:您刚才提到,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锻炼,每一步都不白走,总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累经验。那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季东旭:群众工作联系千家万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实际需求出发,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我刚到厦门的时候在曾厝垵当社区民警。那里被誉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光靠传统的“铁脚板”肯定满足不了社区发展的需要,我就开始琢磨“Q版”的反诈宣传单、“文艺风”的警民联系卡,后来还做了盖章本和专属徽章,警务工作与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融为一体,老百姓也觉得好玩、亲切,一下就传开了。
文旅产业发展,带来的是人流物流的大汇聚,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2000多家店铺和年均上千万名的游客,光靠我们几个民警在迷宫似的小巷子里巡逻实在是杯水车薪,于是我们发动商户、居民等,把温馨、创意、精细、联勤、智慧糅在一起,探索多元共治的模式,后来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创意警务室”。慢慢地,曾厝垵不光文艺出名了,治安好也成了招牌。就连小偷都说:“曾厝垵我们可不敢去,满街都有眼睛盯着!”
记者:能够干出这些成绩,得益于您实实在在接地气、走在前、敢创新,这对您后来的警务实践,带来了哪些启发?
季东旭:在曾厝垵的探索让我明白,社区警务工作不是“打卡签到”,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善于另辟蹊径、见招拆招。
这些年,面对的问题一直在发展变化,我的视野也在不断拓展,学会了跳出问题本身去看问题,找准突破点,再匹配适合的工作方法,就能解决问题。
前年,我调到莲前派出所任副所长,摆在我面前的是范围更大、人群更广、要素更复杂的管理难题。以辖区的东坪山公园为例,这个被称作城市绿肺的公园,近几年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单日客流量最高达17万人,给景区安全管理带来不小压力。我们主动沟通,和相关单位商定方案,在公园步行道沿线设立智慧灯柱,融合了“一键报警”、人流量监测等功能,加上警用无人机定期巡航,助力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如果发生突发情况,我们能够在3分钟内快速到场处置。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我们成功处置了25起求助警情,及时找回了3名走失人员。
记者:作为会展中心安保负责人,您如何应对年均500场展会安保工作的挑战?有哪些“巧方法”可以分享?
季东旭:一场展会涉及主办方、展商、场馆等多方要素,展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安保工作的有力支撑。会展安保讲究的是“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我们建立了“三提前”机制:提前对接主办方掌握展商名单、提前排查展馆安全隐患、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全面掌握要素信息,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先打好安全可控的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每一次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确保展会圆满完成。
就拿我来说,一年中,可能有半年都在和展商打交道。每逢展会,我经常去展区走访,随身带着我的百宝箱——里面有胶水、绑扎带、充电宝等,连女同事的针线包都被我“征用”过,我会尽量考虑一些场景细节,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巧方法”。有一次,两位展商因为展区划分发生争执,我们不仅现场进行了调解,而且帮助展商修复了损坏的展板,这两位展商后来都主动当起了平安志愿者,协助我们找回了多部观众遗失的手机。我们一直在推广这种“服务式管理”的工作模式,在保障展会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让展商感受到“厦门温度”。
把稳秤:办好小案小事赢得大信任
记者:派出所工作中,最多的就是各类矛盾纠纷,您认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秘诀是什么?
季东旭:有了群众的信任,调解矛盾纠纷就有了底气。几年前,辖区居民老刘不小心弄坏了小区单元门,物业公司索赔态度强硬,老刘不服气,我徒弟先后调解5次都失败了。我当时就建议物业公司先把门修好,修好当天,老刘态度就变了,主动掏钱进行了赔偿。其实老刘并非不愿赔钱,只是觉得物业公司态度强硬伤了自己的面子。我们建议物业先修门,就是给双方台阶下。调解矛盾纠纷不能就事论事,要读懂背后的情感需求。所以我的秘诀就是多听、多看、多换位思考,公平是底线,共情是关键。我总是对徒弟们说:“调解不仅是天平称重,而且是心灵沟通。”要先让群众感受到被理解,调解方案才容易被接受。
记者:您曾在脚部受伤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抓捕工作,这种“狠劲儿”是不是您的工作常态?群众为何会信任这样的硬核警察?
季东旭:那次抓捕毒贩时被玻璃划伤了脚,当时真没觉得疼,回所才发现鞋里全是血。群众信任的不是我的“狠劲儿”,而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担当。其实警察的“硬”与“柔”是辩证的:打击犯罪要雷霆出击,服务群众需春风化雨。有次处理走失警情,我和家属一直搜寻,直到凌晨3点才找到走失老人;有次侦办商铺被盗案,我们把追回的奶粉亲手交还宝妈……这些小事累积起来,就是群众口中的“信得过”。
记者: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后,您对自己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对未来工作有何规划?
季东旭:荣誉是激励,更是鞭策和责任。一路走来,从橄榄绿到警察蓝,我有幸一直都在群众身边,与其说我为群众做了什么,倒不如说是群众成就了我。我经常和自己说的一句话是“我还是个新手,才刚刚上路”。这条路,是守护社区安宁的平安路,更是群众用信任铺就的警民共建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有半点松懈,无论什么岗位都要保持“归零再出发”的心态。
未来的日子里,我还要把脚印嵌进每一寸泥土里,守护群众每一天的平安。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把更多精力投向源头治理。比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除了宣传劝阻,我们还联合银行建立警银联动机制,今年已拦截涉案资金1200余万元。我们还将积极践行新警务理念,持续深化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全力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数字化转型,让平安、幸福、和谐像清风一样萦绕在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