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禁毒委昨日举办主题为“禁毒示范城 星火启新程”的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厦门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成果展。
昨日,厦门市禁毒委、厦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三年来厦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成效。
在主题宣传活动中,六区火炬手共同点燃“禁毒之火”。
市禁毒委相关成员单位代表、社工、志愿者等参加主题宣传活动。
厦门市禁毒委近日组织集中销毁近年来缴获的毒品,包括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大麻等毒品,以及各类精神性活性物质,共计863公斤。(市禁毒委 供图)
厦门警方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市禁毒委 供图)
10名“禁毒代言人”在活动中集体亮相。
禁毒宣传闪耀在鹭岛。
三年“创城”成绩单
●厦门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排名第一和禁毒工作综合考评“优秀”等次。
●全市共破获毒品案件772起,在全国各地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05名,查处吸毒人员992名,缴获海洛因、冰毒、麻古等各类毒品13.25公斤,缴获走私、贩卖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2890余公斤。破获2024年度全国公安机关单案缴毒量最大的毒品案件,获评2024年以来全国侦破毒品案件十大经典案例。
●全市累计关爱帮扶吸毒人员9331人次,实现吸毒人员“零漏管”“零失控”,本地中高风险社会面吸毒人数较“创城”前大幅下降78.46%。
●全面强化“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积极探索毒品治理新模式,谋划实施127个工作项目,完成地方立法、基地建设等开创性、牵引性重点项目,禁毒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全省率先完成地方立法,率先颁布全省首个禁毒社会化工作地方标准《禁毒社会工作 服务通用要求》;勇夺2023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亚军,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建设全国一流的市禁毒教育基地和地级市国家一级毒品实验室,培树了全国知名关爱帮扶品牌“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
(厦门日报 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昨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厦门从9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这是对厦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以下简称“创城”)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厦门禁毒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年“创城”以来,厦门市禁毒委及全市各级禁毒成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目标,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力整治毒品突出问题,严密防范涉毒风险隐患,筑牢全民禁毒防线,积极探索更具厦门特色的毒品治理新路径,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全省前列、全国有位”的目标,为助力平安厦门、无毒厦门建设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禁毒安全防线。
昨日,厦门市禁毒委、厦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了三年来厦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成效。
利剑出鞘
破获毒品案件772起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这是全市禁毒部门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城”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作为全市禁毒工作的主力军,始终对毒品犯罪“零容忍”,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通过深化“市县主战”改革,深入开展“清源断流”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跨区作战、会战攻坚和集群打击能力,强力打源头、斩链条、摧网络。通过科技赋能,建立全省首个“禁毒+大数据”实验室及“智慧禁毒”平台,创建国家一级毒品实验室,提升多警种协同作战能力,精准打击“隐性”涉毒犯罪。通过聚焦合力,建立禁毒联络员队伍,实现市、区、派出所三级联动,确保每起案件深挖彻查、全链条打击。数据显示,三年来,全市共破获毒品案件772起,在全国各地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05名,查处吸毒人员992名,缴获海洛因、冰毒、麻古等毒品13.25公斤以及走私、贩卖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2890余公斤,有效遏制毒品违法犯罪滋生蔓延。
此外,厦门市禁毒委强化对涉毒污水检测,公安、卫健、市政园林等部门密切联动,对污水监测数据开展溯源追踪,实现毒情“定时监测”与异常数据区域“定向监测”,显著提升大数据实战效能,污水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毒品滥用程度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创新治理
实现吸毒人员 “零漏管”“零失控”
在禁毒工作中,打是“雷霆手段”,以高压态势严打毒品犯罪;防是“固本之策”,从源头上遏制毒品滋生土壤。
“创城”以来,在源头治理和精准管控方面,厦门市公安局研发应用“e治理”吸毒人员智慧管控平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长期低风险社会面吸毒人员开展“无感式”管理,推动管控模式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管要管得严,帮则帮得暖,厦门市禁毒委成立“禁毒关爱帮帮团”、集美高校禁毒联盟等禁毒志愿力量,累计关爱帮扶吸毒人员9331人次,全市实现吸毒人员“零漏管”“零失控”,本地中高风险社会面吸毒人数较“创城”前大幅下降78.46%。
厦门市禁毒委及全市各级禁毒成员单位还扎实开展易制毒化学品和麻精药品专项治理,例如,在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试点智慧管理柜系统,确保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零发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建立麻精药品专管系统,实现麻精药品可溯源、动态化监管。在全省率先配置美沙酮维持治疗自助服药设备,创新拓展戒治渠道,使戒毒治疗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
打造品牌
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禁毒工作,预防为先,教育为本,宣传为要。
“创城”以来,厦门市禁毒委将禁毒宣教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建成覆盖全市的立体化宣教网络:拥有7个市、区级禁毒教育基地、4个禁毒主题公园、177个“林则徐宣教室”及542个基层禁毒宣传栏,实现435所中(职)小学校线上线下禁毒教育全覆盖。三年多来,全市举办各类禁毒宣传活动近3000场,有效提升市民识毒拒毒防毒能力,营造全民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厦门市禁毒委还持续深化“一区一品”特色禁毒品牌建设。思明区利用曾厝垵禁毒文创网红打卡旅游线路,打造“禁毒City Walk”“黑猫警长”等IP;湖里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各街道分队,让关爱和帮扶覆盖辖区的每一个角落;集美区高校禁毒联盟学子开启创新创意项目,在六个行政区全面铺开“禁毒研学路线”;海沧区将易制毒化学品智能管理柜试点运用从企业延伸到中(职)学校实验室;同安区创新推出南音、答嘴鼓等具有闽南特色的禁毒宣传作品;翔安区升级智慧海防立体化防控平台,打造毒品查缉海上智慧防控体系。
回首不忘来时路,踔厉奋发再向前。厦门市禁毒委表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巩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成果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将以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压紧压实禁毒工作责任,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完善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青少年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着力构建毒品治理长效机制,巩固示范创建成果,为全省乃至全国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厦门智慧”和“厦门经验”。
点击
厦门警方破获跨省贩卖依托咪酯案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打击跨省贩卖依托咪酯案——在公安部禁毒局、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大力指导下,厦门警方历时半年多,跨全国13个省市,抓获贩卖、吸食依托咪酯的嫌疑人94名,缴获依托咪酯烟弹176.13克,有力打击了新型毒品犯罪活动。
案发:本地团伙顶风作案 专案组周密部署成功抓获
2023年9月,湖里警方摸排发现一个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的团伙在厦出现。同年10月1日,依托咪酯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但该团伙仍频繁进行贩卖活动。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联合湖里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经周密部署,抓获该团伙主要成员徐某、陈某、袁某及下线吸毒人员4名,查获依托咪酯烟弹13个、电子烟杆7支以及毒资现金28710元。
深挖:跨省网络浮出水面 13省市集群作战一网打尽
专案组侦查发现,该团伙通过“线下实体+网上销售”进行非法贩卖活动,交易频繁、涉案人员众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利用互联网联系,采用现金及虚拟币交替支付。专案组串并深挖、边打边拓,逐步厘清案情,最终牵出一个遍及全国13个省市的贩毒网络。在公安部禁毒局、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统一指挥下,厦门专案组分赴13个省市,联合当地警方集群收网。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一举抓获贩卖依托咪酯嫌疑人42人、吸食嫌疑人52人,缴获依托咪酯烟弹176.13克,摧毁该贩毒网络。
提醒:依托咪酯电子烟更具伪装性和成瘾性
依托咪酯是一种医疗用静脉麻醉剂,近年来被不法分子添加至电子烟油中制成“上头电子烟”进行非法销售。吸食后会出现手抖、晕厥、幻觉,大剂量可导致呼吸暂停、猝死;长期滥用会导致脑萎缩、精神分裂。2023年10月1日,依托咪酯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警方提醒:在滥用依托咪酯人员中,青年占比较高。依托咪酯电子烟比传统毒品更具伪装性和成瘾性,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务必提高警惕,认清其危害本质,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一切毒品,切勿心存侥幸。
新闻发布会问答
问题一:我市巩固深化创建成果的下一步打算?
答:厦门获评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这是荣誉,也是鞭策。市禁毒支队作为主责部门,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作风,让禁毒执法打得更严、禁毒宣教做得更优、禁毒品牌擦得更亮。将永葆初心,持续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零容忍”,深入推进禁毒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将守正创新,持续深化禁毒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升级智慧禁毒系统,大力完善全市污水网格化监测体系,不断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凝心聚力,持续发动更多群众踊跃参与我市禁毒工作,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坚决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问题二:校园“1530安全叮咛”禁毒教育是什么?
答:“1530安全叮咛”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利用这个机制,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学生识毒、拒毒、防毒意识。
问题三:不少家庭常备止咳糖浆、安眠药等药物,但近年来频繁出现青少年擅自服用甚至滥用这类药物的事件。请问对家庭中常见药物的储存与管理,有哪些具体建议?
答:在生活中,家中常备的止咳药水、镇静类药物存在被青少年擅自服用的隐患。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变化剧烈期,对“提神”“助眠”等需求更为敏感,尤其容易被社交平台所误导。因此建议:1. 处方药要遵照医嘱服用;2. 止咳药水、安眠药等处方类药物应妥善保管;3. 家长要主动教育孩子科学用药意识,不随便拿药、不听信网络推荐。
问题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预防青少年麻精药品滥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压实药品零售企业责任;开展“安全用药进校园”等多样化宣传活动,编制《我身边的药品安全》,强化家庭社会引导;严格监管含麻精药品复方制剂购销渠道、零售终端及网络销售。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青少年对麻精药品滥用危害认知提升,涉药事件减少,零售企业规范经营意识增强,初步构建起多方参与的防范涉麻精药品滥用的网络。
同步
禁毒示范城 星火启新程
厦门市禁毒委昨举办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厦门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成果展
昨日,厦门市禁毒委在厦门歌舞剧院举办主题为“禁毒示范城 星火启新程”的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厦门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成果展,市禁毒委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各区禁毒委、特邀嘉宾、禁毒民警、专干、社工、志愿者代表及媒体记者700余人参加活动。
在活动现场,相关领导与“厦门市禁毒形象大使”知名主持人陈伟鸿,共同开启“无毒厦门”,起航从“创城”到“守城”的新征程。在文艺表演中,林则徐、陈化成、厦门特区警察等古今人物穿越时空的禁毒誓言,发出了鹭岛禁绝毒品的最强音;六区火炬手及厦门市“最美禁毒人”代表,带来了豪迈激昂的歌曲《壮志在我胸》,唱响了全市各界砥砺奋进、团结共创的禁毒旋律;《全民禁毒 星河璀璨》情景剧,演绎了社会多个领域代表一脉相承的动人禁毒故事;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原创歌曲《去有光的地方》,则用悠扬的旋律唱出了对“无毒厦门”的礼赞;厦门公安舞动警营舞蹈团带来的《我们一起远航》,传递了奔向“无毒厦门”更美好明天的祝愿。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网络报名、海选产生的10名“禁毒代言人”在活动现场首次集体亮相。
整场活动精彩纷呈、催人奋进,既对“创城”成果进行展示,更为“守城”征程开拓新局,激励厦门市各级禁毒部门和全体市民积极投身禁毒行动,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无毒厦门”建设。
10名“禁毒代言人”简介
郑志强:禁毒战线上的“黑猫警长”
面庞黝黑、眼神锐利的郑志强,因早年担任交警时的标志性形象,被群众亲切称为“黑猫警长”。2022年,他调任思明区禁毒办专职副主任,恰逢创城工作开展,如何让禁毒宣传更贴近群众成为他的首要课题。
经过多方调研,郑志强推动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禁毒文创主题游览线路:以“山海健康步道—曾厝垵禁毒文创街—禁毒教育基地”进行串联,将“禁毒”与“文创”深度融合。该线路以禁毒元素为核心,通过文艺创意的表现形式,引导市民游客在“CityWalk”中沉浸式提升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这一创新举措获得国家禁毒委相关负责人高度认可,称赞思明区“把文创加入禁毒宣传,走在全国前面,很有创意”。
江明华:戒毒所里“穿警服的教师”
福建省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教师”——他叫江明华,身着警服,手持教案。他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迷途的戒毒人员。他还开发“戒毒人员复吸毒心理探索”课程,通过团体辅导和个案跟踪,帮助戒毒人员重建信心。他还主动请缨,成为厦门市“红罂禁毒宣讲团”的金牌讲师,从此踏上了“穿警服教书”的独特道路,成为一名将警察的威严与教师的温情完美融合的“禁毒代言人”。
刘鹏:派出所里的“禁毒新兵”
1999年出生的刘鹏,是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新阳派出所的一名年轻民警。从警校毕业刚满一年的他,赴省外参与抓捕毒贩的“丢包”案件。蹲守期间,他连续两天遭遇极端天气,手指被冻得红肿,如同“萝卜头”,却始终与战友坚守岗位,用“禁毒正气”抵御住严寒,最终与战友一起成功抓获毒贩。
此次经历,让这名“禁毒新兵”深刻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此后主动申请担任派出所的“禁毒联络员”,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民警的担当与使命。
陈顺希:禁毒战线上的民间“燃灯者”
陈顺希是翔安区禁毒协会秘书长。因为禁毒协会是民间组织,各种资金需要自筹,为了维持协会的正常运行,更好地开展禁毒工作,陈顺希自己一个人打三份工,把赚来的钱投入协会禁毒工作中,直到一年后,协会运营才逐渐走上正轨。
如今,翔安区禁毒协会已搭建起完善的运营体系,陈顺希和团队成员累计开展数千场禁毒宣传活动……七年时间,陈顺希用坚守诠释信念,被称为禁毒战线上的民间“燃灯者”。
陈进展:乡土路上的禁毒“坚守者”
厦门市同安区田洋村治保主任陈进展因为目睹毒品对朋友的摧残,所以自学心理健康知识,成为一名禁毒宣教志愿者。他还创新禁毒帮教模式,通过“定期回访 + 心理疏导 + 就业帮扶”,帮助多名刑满释放的社康社戒人员回归社会。
十余载时光转瞬即逝,陈进展凭借这份执着与大爱,实现了田洋村“情意满、零复吸”。“村庄的禁毒工作有进展,就是我人生最大进展。”这句朴实的话语,是他将个人价值融入乡村禁毒事业的生动写照。
宋家卿:以声为媒的禁毒“朗读者”
朗诵,是有声语言中最具传情的一种。2024年禁毒主题舞剧《破冰》分享会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教师宋家卿,以“毒品是深渊的回声,而我们要用声音筑起堤坝”为宣言,通过充满深情的朗诵将禁毒信念刻入观众的心中。
“创城”期间,宋家卿还走访戒毒所,与民警深谈,制作课件,开展数十场校园禁毒宣讲——阶梯教室演示“奶茶粉伪装毒品”实验,操场组织千余人“禁毒誓言接龙”,食堂餐桌旁开设“微型课堂”……宋家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朗诵为媒,助力校园禁毒工作。
周清:马拉松赛道上的禁毒“领跑者”
厦门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周清带领800多名志愿者组成方阵,在长达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接力传递“爱生命 不吸毒”旗帜,让禁毒成为马拉松赛道上最美的“显眼包”。
此外,周清作为一名“公益达人”,还将禁毒项目纳入公益计划,通过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传播禁毒理念,让禁毒宣传成为公益宣传的一部分。
洪伟东:禁毒知识竞赛的“幕后军师”
厦门外国语学校保卫科主任洪伟东在2023年厦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担任“幕后军师”,将上千条禁毒法规、案例等分类整理成“核心题库”,细化“青少年涉毒心理”“新型毒品伪装形态”等冷门考点,之后带领厦门市代表队斩获全省冠军、全国亚军,创下历史最佳战绩。载誉归来后,他还推动禁毒教育走出赛场,在校内开展多元禁毒安全教育,为青少年扣好识毒防毒拒毒的“第一粒扣子”。
修雪梅:社戒社康人员的“就业导师”
思明区鹭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修雪梅,面对社戒社康人员就业屡屡碰壁的困境,通过深入走访,细致总结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并发掘每个人的一技之长,为其量身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社戒社康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她所服务的街道社戒社康人员已实现70%以上的就业率,她也被称为社戒社康人员心中的“就业导师”。
曾佩瑶:构筑“重见”的青年禁毒志愿者
曾佩瑶是屿见(厦门)文旅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她主动加入湖里区东荣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开发了一款名为“重见”的数字小程序,整合企业岗位招聘需求,方便戒毒人员及家属有针对性地找工作,还链接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此外,戒毒人员及家属可通过小程序上的学习时长获得积分,在积分商城兑换生活用品……曾佩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人对禁毒事业的热情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