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警讯 > 公安新闻
脱下军服初心不改 换上警装再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07-30 11:23 字号:

  (厦门日报 讯)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戎马十载,屡立战功。如今脱下军装,他们穿上警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本色不改,再谱新篇。

  怀揣着一颗勇于担当不畏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军转干部在厦门市公安局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有的是派出所的“老黄牛”、有的是治安支队的“急先锋”、有的是禁毒支队的“宣传宝”……今天,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记者带领读者分别走近5位从部队转业的厦门人民警察,了解他们初心不改、勇于奉献的暖心故事。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

  黄朝辉 刚柔并济“黄三丰”

  人物名片

  黄朝辉:男,46岁,中共党员,2001年从部队转业,现任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新民派出所民警。他始终扎根基层派出所,创新建立“太极拳义务巡逻队”,构筑了警务新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09年1月、2018年3月、2021年3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12月被评为厦门市第七届“十佳民警”,并授予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1月被评为厦门市第七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获个人嘉奖4次。

  黄朝辉在同安区新民镇是个熟面孔,他的照片在新民镇很常见,那一年他参评厦门市第七届“十佳民警”,辖区的群众自发组织亲朋好友给他投票。

  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来源于他的“热心肠”。2002年,他在辖区建材园的一家企业宣传安全工作时,见企业主因风湿病胳膊抬不高,他立即推荐练习太极拳,并主动为企业上年纪的员工教学,每周抽出两个晚上带大家练习。就这样,“太极拳义务巡逻队”成立了,他们坚持夜里训练,训练结束后,他们一同夜巡工业园。

  “免费教授大伙太极,以武会友保平安”——这样的办法真的能成吗?事实证明,这个做法再正确不过了。建材园里的住户以前常常报警,电动车的电瓶被偷,店铺里的手机被顺手牵羊,都是常有的事。自从有了“太极拳义务巡逻队”,警情大大降低,小偷们再也不敢在这里伸手了。如今,“太极拳义务巡逻队”的队员有工业集中区里的业主、企业员工及太极拳友等,成员有1000多名,共同守护这个有2000多家企业、25万余名居民的辖区。

  有了太极拳义务巡逻队后,黄朝辉还利用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的特点,创新“太极调解法”——展现法与情的刚柔并济。有一次,他接到一名江西籍男子因感情纠纷想要轻生的警情,他赶紧叫来“太极拳义务巡逻队”中的江西籍成员,用家乡话与男子沟通,成功化解了男子的轻生念头。

  从部队转业前,黄朝辉是一名老将军的贴身警卫员,“与人为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动人、以德育人”是老将军曾送给黄朝辉的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一直激励着他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而如今他不仅做好了自己,还带动起身边人一同保障辖区安宁。

  

  

  党教育我多年,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方黎煌 辅警队伍“方教头”

  人物名片

  方黎煌:男,中共党员,泉州市洛江区人武部部长转业,现任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巡特警反恐大队三级高级警长。任职以来,时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带领全区12个辅警中队1518名辅警迎难而上,坚守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2014年7月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9月获个人嘉奖;2021年3月荣立个人三等功。

  坐在记者面前,方黎煌两鬓白发明显,但他炯炯有神的眼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2011年,方黎煌转业到集美公安分局工作,主要负责辅警招聘、培训事宜。这并不是一件“美差”,当时全国的辅警培训管理都处在摸索阶段,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简单方式培训,完成工作确实轻松,但方黎煌对自己说,“党教育我多年,我来做就要把事做到最好、做到最优”。

  方黎煌很快抓住提升辅警素质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提高辅警的政治站位。思路理清了,但教员、场地、资金从哪来?办法总比困难多,方黎煌不服输,有困难就一件件解决。他想到讲政治课来提升辅警的责任意识,然而,培训老师不仅是无偿的,有时候甚至要下大功夫备课,他们如何愿意来?方黎煌对“目标”老师一一登门拜访,甚至“三顾茅庐”,把自己的想法和辅警培训的理念跟老师聊开,并号召同事共同改变辅警队伍的现状。经过不懈努力,临时的培训老师逐步转化为辅警培训班的固定老师。

  凭借着这样全心全意为辅警考虑、为辅警队伍谋福利的心态,方黎煌完成了187期的辅警培训、7674人次的轮训任务,创立全省首家辅警专业化训练基地,真正培养出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纪律过硬”的辅警队伍。

  在很多人看来,方黎煌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可以停下脚步时,他把眼光放得更远,为辅警队伍谋求法律保障,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

  

  

  稳扎稳打,做脚踏实地的“老黄牛”

  刘为华 禁毒战线“笔杆子”

  人物名片

  刘为华:男,57岁,中共党员,2000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二大队四级高级警长,曾荣获首届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14年被市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嘉奖,2015年被评为爱民敬业标兵和市优秀人民警察,2017年、2018年获嘉奖,2021年3月荣立个人三等功。

  比起被采访,刘为华更愿意自己动笔写故事。刘为华曾是驻厦某部的新闻干事,在部队时,他的文章就曾登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20余家报刊。有人称他为出手不凡的“业余记者”。

  2000年,刘为华从部队转业到戒毒所做管教民警后,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一边管教感化吸毒人员,一边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总结管教民警的工作经验,讲述吸毒人员与毒魔抗争的故事,这些文章被陆续刊发在《禁毒周刊》《中国禁毒报》上。刘为华的文章不仅宣传厦门禁毒经验,也将鲜活的戒毒案例带进公众视野,扩大禁毒影响力。

  刘为华话不多性格也不张扬,但做事却仔细踏实。他写文章会做剪贴本,接受采访会提前整理好材料。正是因为这样,他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更令人信赖。如今,刘为华负责全市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他将手中的笔当作武器,不断创新禁毒宣传形式,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疫情防控期间,举办“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禁毒主题宣传云直播等大型活动,牵头拍摄两集《禁毒之战2020》专题片,撰写《努力提高我市毒品犯罪综合治理水平》《浅谈如何深化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论文,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默默地做着贡献。

  

  

  要有军人的担当,敢于迎难而上,不畏强敌

  王福坤 警界防疫“急先锋”

  人物名片

  王福坤:男,44岁,中共党员,2006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第四大队一级警长,2019年4月、11月,2021年3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11年1月、2014年1月、2017年10月获个人嘉奖。

  王福坤所在的单位人不多,今年44岁的王福坤算是年轻队员,他常冲在最前面。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专班,担起重任。

  王福坤主要负责与市卫健委对接,协助市卫健委针对确诊人员、疑似人员、密切接触者、隔离人员进行轨迹倒查、信息排查等工作。疫情防控初期,作为最早介入疫情防控工作的首批民警,王福坤配合起草各类防控方案。王福坤说,其实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比较迷惘,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告诉自己要有军人的担当,不畏强敌。

  那段时间,王福坤几乎把家搬进了办公室,把时间打碎了去工作。有一次,王福坤遇上了“硬骨头”,一疑似病例需要排查的信息量巨大。从下午4点起,王福坤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其间除了向技术部门了解情况,几乎没有离开过座位,花了7个小时,终于找出6个密切接触者。

  更考验王福坤的是,在他为厦门疫情防控奋战的时候,老家传来消息,老父母居住的小区因发现确诊病例被隔离起来。当晚,他只能通过电话,反复交代本来身体就不好的父亲,做好防护措施。

  在疫情防控期间,王福坤协同各警种协助相关部门快速核查境内外重点疫区入厦人员信息,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现在,虽然疫情防控逐步常态化,王福坤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但他仍马不停蹄参与隔离处的安保、疫苗接种点的安保等工作。“人老心不老,脑袋一直转。”王福坤说,遇到任何困难,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初心,敢于迎难而上。

  

  

  我不怕苦肯学习,只怕没把任务完成好

  苗阳

  警营“信息员”

  人物名片

  苗阳:男,48岁,中共党员,2000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厦门市公安局办公室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2003年1月、2004年1月、2008年1月、2013年2月、2017年10月、2021年3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2016年获个人嘉奖。

  2002年,苗阳从部队转业到集美公安分局灌口派出所,2016年,转岗到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苗阳迅速适应岗位,特别是在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时,他快速提升政治站位,从把握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为市公安局党委领导身边重要的信息保障员。

  苗阳的工作强度很高,他先后全程参与了“莫兰蒂”台风重建修复工作、厦门会晤准备工作等,这期间,他长期保持“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每当领导举行会议、外出调查工作时,苗阳都要全程跟随。在这过程中,他得眼手脑并用,一边举着单反相机拍照记录,一边用笔记下领导的重要讲话。

  2016年底的一个晚上,苗阳从办公室回家已经是凌晨,手头还有工作没有做完。“莫兰蒂”台风过后,城市道路抢修阶段,市局领导每天都要到各区走访,一天跑6个地方。苗阳上午跟随领导走访,晚上整理材料,他时常得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

  那段时间,他一伸腰就感觉到腰部刺痛,这样的症状持续一个多月,但他每次全情投入工作就把疼痛忘了,靠歪着身子让自己舒服点。直到几个月后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了两节,医生判断是由于他长期伏案造成的,但让医生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段时间苗阳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我不怕吃苦,就怕完不成任务。”苗阳说,当时做梦也在工作,唯一担心的是没把工作落实好,经过那两年的历练,他的工作能力提升了不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