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鹭江派出所民警带领“鹭江义巡队”小队员走街串巷,开展反诈宣传。
(人民公安报 讯)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鹭江派出所的青灰色院墙外,八市海鲜摊位热闹非常,骑楼廊柱下的茶叶铺飘出阵阵清香。这座扎根于老城区的派出所,与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街巷共生共长。
如今,不少外地游客穿上马甲,化身“一日网格员”,服务群众、发现隐患,沉浸式感受老街文化的同时,与民警共织安全防护网,守护老街烟火气——鹭江派出所创新打造的“鹭江义巡队”正焕发着群防群治活力。
打卡式巡防
游客成为平安建设参与者
今年春节,四川成都的大学生小林来厦门旅游,穿上“鹭江义巡队”马甲,手拿“鹭江义巡任务卡”,在八市探寻美食的同时参与巡逻,其间发现并反馈了一家海鲜商铺占道经营的问题。
这是鹭江派出所设计的“鹭江义巡”体验路线。2024年5月,在位于鹭江街道的老剧场文化公园,一个基层治理警网融合的创新项目——鹭江派出所、鹭江街道联合推出的“鹭江义巡”项目启动,市民游客通过拨打电话或在鹭江道警务室报名等方式,就可以加入“鹭江义巡队”。快递小哥参与巡逻,茶馆老板调解纠纷……这种“人人都是守护者”的模式让警网融合实践有了新注解,也让鹭江街道治理有了更生动的注解。
这条1.5公里长的义巡线路体现了鹭江派出所的巧思:从“厦门第一邮局”出发,途经鼓浪屿对岸的海滨公园,穿过遍布美食的八市和大同路,抵达终点归还义巡装备并反馈情况。针对义巡发现的各类问题,鹭江派出所第一时间进行处置、闭环解决,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除此之外,鹭江派出所特别制作巡查手册,并为完成整条义巡线路的参与者发放纪念品。自“鹭江义巡”项目启动以来,助力民警查处“黄牛野导”8名,发现安全隐患20余处,协助调解消费纠纷50余起,帮助找回走失人员5名。
工作日志本记录着市民游客参加活动的情况,承载着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协助找回迷路儿童,化解海鲜摊主纠纷,制止非机动车辆违法停放……义巡队员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发现隐患。
商户联盟
从旁观者到治理参与者的蜕变
傍晚时分的大同路,民宿老板黄先生穿着“鹭江义巡队”马甲,用闽南语劝离占道经营的摊贩。去年,“鹭江义巡联盟商家”正式成立,黄先生有了新身份,成了联盟商家的领头人之一。随着“鹭江义巡队”影响力的扩大,联盟商家从最初的8家扩展到26家,每家店铺都配备应急哨、防暴钢叉等装备,鹭江派出所还给他们颁发了“鹭江义巡联盟商家”认证牌。
骑楼下的茶叶铺贴心摆放着游客需要的应急物品,沙茶面馆成为反诈宣传点,鼓浪屿馅饼店的老师傅学会了使用安全装备。这种转变正如鹭江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时佳所说“每家商铺都亮起‘平安灯’,整条街就筑起了防护墙”。
暮色中,鹭江派出所指挥室的电子屏上,1个警务站、26家联盟商家与8个“义巡打卡点”清晰可见。值班民警轻点屏幕就能随时了解周边情况,警情随时调度、秒级响应。“我们希望把平安建设变成人人可参与、可触摸的实在体验。”鹭江派出所所长谢思颖指着“义巡地图”说,巡逻路线串联起派出所、商家联盟和市民游客。
当夕阳为骑楼镀上金边,义巡队员又出现在八市人流中,用脚步丈量街巷长度,用服务传递治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