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厦门警讯>公安新闻
向“新”发展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发布时间:2024-11-04 10:23 字号: | |

  

思明公安分局碧山派出所民警、辅警使用平衡车巡逻。

  

湖里公安分局智慧警务运营中心。

  

同安公安分局民警出警途中使用警务通与5G执法记录仪“一碰智联”。

  

翔安公安分局民警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防。

  

海沧公安分局警航无人机分队成功锁定被困深山的迷路人员,助力救援工作。

  

集美公安分局进行警用无人机培训。

  

同安公安分局美林派出所金海警务室运用智能警务机器人进行宣防巡逻。

  (厦门日报 讯)站上新起点,听时代发展之声,谋改革强警之策。

  近年来,市公安局把科技作为固本强基的“核心引擎”,以数字技术升级赋能手段,重塑警务流程、提升运行质效,加速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数字化转型,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强基上聚焦发力,以警务数字化转型重塑基层基础工作新业态,精准捕捉治安隐患、精准指引基础防控,助力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连续四年下降,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海峡论坛等重大安保任务。

  在建用并举上聚焦发力,构建“自动推、自助查、实时呼”的协同赋能新模式,派警时同步赋能信息,实现全过程指挥、场景式赋能,处置更高效、执法更安全。

  逐渐建立和完善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带来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市刑事警情降至近15年来新低,90%的盗抢案件都能在24小时内破获,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居全省前列。

  警务数字化转型 增强向“新”发展的战斗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近年来,市公安局把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到基层基础工作“末梢”,在探索中求突破、在实战中经检验,走出一条警务数字化转型牵引基层基础工作现代化的厦门路径。

  在整体思路上主动升级转型。突出省、市一体,系统运作,谋划以数据驱动、专业牵动、机制撬动和智能化升级、标准化改造、协同化发力为主的“三动三化”基层基础工作现代化转型实施路径,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重点项目上打牢基层基础。从2012年起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员会,推动党委、政府把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近12年来共投入14.47亿元建设数智强基重点项目228个,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队伍培养上厚植发展根基。深入实施公安人才战略,建立基层重点课题“揭榜挂帅”、技术与业务骨干“双向挂职”、全警建模大赛等创新激励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荣获全省公安机关应用创新大赛“四连冠”和科技兴警创新基地。

  在市公安局党委的精心指导、统筹协调下,全市公安机关主动拥抱科技力量、装上数字“引擎”,探索推进信息中心建设,完善数据支援机制,做到常态供给丰富“套餐”、随时响应个性“点餐”,为基层提供点对点、“管家式”深度支撑服务,并通过100%配备警务通、5G执法记录仪等智能装备,使一线民警在数据赋能下开展精准管防成为主要工作形态。

  应用业务标准件 激活向“新”发展的“加速器”

  市公安局开元派出所民警郭志忠在社区干了30多年,凭一双“铁脚板”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自从2022年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应用“业务标准件”,“老片警”郭志忠就带头适应新要求、应用新技术,找到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数字化“新法宝”。

  “某小区16楼有人长时间接听诈骗电话,疑似被骗。”10月22日,老郭在他的警务通上收到一条业务标准件。老郭到达指定地点的时候,当事人小李还在与电话那头的“男友”核对银行账户。在确认其还未转账成功后,郭志忠赶紧对她进行反诈宣传,成功劝阻。

  快速实现“面对面劝阻”,这背后的秘诀就是“业务标准件”。市公安局对涉及派出所的123项业务进行标准化梳理改造,形成54个指令化的“业务标准件”,让每一位民警接到指令就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通过构建“基础管控中心+标准件”智慧社区警务运行体系,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精准落地、精准赋能、精准管理。

  “以前做反诈,社区民警不知道案件会发生在谁身上,所以常常‘走断腿、磨破嘴’,效果还不好。现在,下社区只要带着警务通,按下平台推送的任务,就能变‘弱提醒’为‘强阻断’,实现精准反诈。”面对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给社区工作带来的改变,老郭感触很深。

  从制单、派单、接单,到落地、执行、反馈,“业务标准件”让基层警务工作的每一步都能“点穴式”精准管控。一大批像老郭这样的民警带着目标、带着指引、带着信息轻装上阵,精准牵引社区警务团队,就近就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市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达98%以上,社区民警直接采集占比从60%降至16.5%,实现工作增效、民警减负。

  以智能增效能 丰富向“新”发展的“工具箱”

  4月17日,市公安局滨海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综合指挥室立即调度巡查力量,开展陆空立体巡防,联合警用无人机进行高速环绕搜寻、高空喊话指引,不到一小时便找到走失老人。通过无人机“空中堡垒”和地面“智慧塔台”的实时联动,市公安局不断延伸感知触角、织密“空地联动”预警防控网。

  老人回家后,还收到了来自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神秘礼物——E 鹭寻(电子)守护徽章,通过徽章绑定的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远程查看佩戴者的实时位置,守护随时随地。

  这是市公安局向科技要警力、以智能增效能的一个缩影。厦门公安主动拥抱科技力量,持续探索“科技破题、机制跟进、体系重塑”的转型发展之路,加速推进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慧交管、智慧海防等项目和5G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通等智能终端配备,启用智能化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不断建立健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

  用科技赋能、用数据驱动,市公安局织起一张群众满意的“平安网”——

  在路面,市公安局在山海健康步道沿线全覆盖设立紧急报警按钮,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个智能灯杆,通过全景安全平台,整合一键报警、客流监测等智能化设备,方便游客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精准定位、报警求助,游客连连点赞。

  在高空,5G网联无人机发挥高空巡航、定点盯控、远程喊话等科技效能,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人流变化、发现治安隐患、开展秩序疏导,实现突发事件“秒出警”,全方位守护游客和市民安全。

  在指尖,今年7月“厦门公安政务服务数字地图”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集合全市131个公安政务服务网点信息,包含厦门公安e站、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及车驾管便民服务点等,能够为市民提供“全市站点查询”“最近站点导航”等功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安服务。

  对外协同联动 拓宽向“新”发展的“朋友圈”

  走进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争分夺秒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敲击键盘声不绝于耳,大屏幕上,警情、预警信息、视频画面实时滚动播放……今年来,28万余起非警务警情从这里分流到全市其他部门。

  近年来,市公安局注重“科技+机制”嵌套融合,不断完善“情指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平台联通、数据融通、机制贯通,做实公安内部小闭环、牵引党政部门大联动,把责任压实、合力做强。

  在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中,指挥情报中心是搭平台、建制度、强支撑、抓盯办的“枢纽”:对内,统一扁平接处全市警情,将信息触角由市公安局向分局、派出所延伸;对外,依托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汇聚197类公共安全数据信息,将指挥调度半径从公安拓展到全市。针对非警务警情联动处置和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建立协同化问题整治、闭环化督办反馈机制,做到群众诉求“有人应、有人办、高效办”。

  位于集美区的软件园三期,入驻网企近万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集美公安分局创新升级平安建设手段,打造全省首个软件园区智慧管控平台——“园区警务管理服务平台”。平台接入了公安、税务、工商、水电等部门的政务数据,能够自动将数字和图像进行融合计算匹配。以多维数据为基础,“园区警务管理服务平台”让隐蔽的网络犯罪无处遁形。自该平台上线以来,园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近30%,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企业,今年新入驻企业同比上升53%。

  入驻率提升、刑事警情下降,民警管控压力就小了,“一升一降”彰显了群防群治的魅力。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社区警务团队,配套警网融合、警保联动等机制,创新应用公(网)专(网)融合通信手段,研发“厦门百姓”“e治理+”等App,对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可视化调度、勤务化管理,今年来累计发动群防力量97.9万人,发布完成各类任务100.5万件,警民合力筑起守护平安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