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洲和优秀民警合影。
民警在服务台认真为台胞答疑解惑。
(厦门日报 讯)设立全省首个台胞警务服务站,让台胞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便利服务;揭牌全省首个“英模会客厅”,打造“公安交互平台,英模赋能基地”……近日,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以下简称“集美公安分局”)为深入推进平安集美建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系列便民举措不断落地,让生活在集美区的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带来的丰硕成果。
“点亮6盏灯”为民服务更实
“我是农民的孩子,是党给了我知识、平台和荣誉,我要用余生来报答党的恩情。”这是共和国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陈清洲在“英模会客厅”揭牌仪式当天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不忘初心、愿意为党的公安事业继续战斗的坚定誓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集美公安分局精心打造以陈清洲领衔的全省首个“英模会客厅”,以“弘扬英模精神、永续为民情怀”为切入点,坚持“亮灯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同时,通过“卫民、护民、安民、暖民、利民、爱民”等六盏代表清洲精神的明灯,打造贴群众更近、为民服务更实的警民沟通桥梁。
据了解,会客厅充分运用新媒体阵地及陈清洲的公众影响力,以线上线下交互方式,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多介质终端传播平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需求;展示警方风采,发布权威信息;聚焦社会热点,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搭建起一座民众与公安良好互动的桥梁。
“四快一好”守住市民钱袋子
“骗子套路深,遇事别轻信。”近日,集美公安分局侨英派出所第二警务队队长林志兴走进“英模会客厅”,以聊天的方式,与一名受害者深入探讨了电信诈骗相关问题。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套路层出不穷,2021年以来,集美公安分局紧盯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本地实际,形成“四快一好”作战模式(出动快、研判快、找人快、采集快,培训好宣防人员话术),坚决守牢群众钱袋子。
针对辖区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学生多、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集美区各派出所积极探索反骗新方式,采用“地摊反骗”“市场大妈讲防骗”“房东千群计划”“反诈爱心鸡蛋”等工作形式,制定“大学校园十四个一”“校园6+1”等工作方法,组织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进企业、进工厂、进校园、进小区等易发案部位进行常态化防骗宣传,营造浓厚的反诈防骗宣传氛围,把辖区群众被骗几率降至最低。
【亮点】
全省首个
区级台胞警务服务站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办完这套手续至少需要跑三四个地方,现在好了,只需要在这一个地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27日上午,在集美区行政服务中心柜台前,台胞陈先生领到证件后,开心地和办事民警聊着。集美公安分局从解决台胞“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建设全省首个区级“台胞警务服务站”,通过打通服务堵点、难点,真正实现多警种业务融合,打通部门受理壁垒,提供一站式警务服务便利。
全市首个
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
社区问题不容小觑,集美公安分局通过优化社区结构,在九个派出所的行政划分基础上,通过街镇购买服务,聘请787名网格员,以社区民警为核心,组建警务工作团队、形成1+N+2N 的社区警务团队架构 (即一个社区一名民警,N名社区辅警,2 N名网格员),同时依托科技赋能,建设全市首个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将组织架构、基础数据纳入系统管理,将各项工作任务通过系统分配到每名社区工作者,打通责任落地落人的“最后一米”,确保一标三实数据鲜活,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全市首家
“公证+调解室”
积极推进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在“多源化排查、多员化参与、多员化调处”的工作理念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与厦门市鹭江公证处深度合作,创新引入公证调解机制,于2020年6月在杏林派出所入驻全市首家“公证+调解室”,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将“公证+调解”模式逐步推广到侨英、后溪、杏滨、集美、灌口派出所。各派出所均由所长或教导员主抓公证调解,指定一名业务素质高的民警对接,由公证处专业调解员24小时跟班作业,全天候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各个环节。